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出版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8年11月26日,咸宁市鄂南秋暴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行《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出版座谈会。咸宁市政协主席曾国平,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

2018年11月26日,咸宁市鄂南秋暴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行《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出版座谈会。咸宁市政协主席曾国平,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党史天地》杂志主编熊廷华、研究一处负责人钟文,省社科院研究员、《江汉论坛》杂志社社长陈金清等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咸宁市档案局、市委党校、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市社科联、市文联、市政协文史委等单位的党史专家近20人参加会议。此前,我国著名党史专家、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特地为祝贺该书出版题词:“湖北省咸宁市委高度重视鄂南秋收暴动暨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意义重大,党史研究室事业心强,埋头苦干,取得初步成效。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一书由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党史专家李城外主编,分文论、文献、文摘三个部分,共33万字。论文选录了包括石仲泉在内的全国十几位党史专家学者的文章。与会者畅所欲言,一致认为该书是咸宁乃至于湖北党史专题的最新成果,是全国各地党史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打造鄂南秋暴这张新名片的重要收获。曾国平指出,鄂南秋收暴动是一次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大事件,考证、整理、还原这段历史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对历史的尊重和铭记,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丰富和完善。各位专家学者要贡献智慧,共同推动鄂南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以红色文化来增强咸宁人民的文化自信,为下一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丰富精神内涵;要把鄂南秋暴打造成红色文化新名片,与湖南、江西两省合力打造湘鄂赣边区的红色文化。熊廷华认为,本书品位高,价值大,影响深。鄂南秋暴人物研究要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要把这些人物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这有利于对鄂南秋暴进行科学定位。陈金清认为,本书的出版,进一步丰富了对中共早期历史的认识,有助于对党的奋斗历史的理解,纠正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全面认识鄂南秋暴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鄂南英烈的后人,我们有还原历史真相的责任和使命。下一步,要深入扎实地开展研究,注重方法,加强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多出成果,为现实服务。钟文表示,鄂南秋暴以前党史没写或写得不充分,现在则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表明,鄂南秋暴比两湖暴动早,群众动员深入,农民成了主力军,形成了土地革命的完整链条。今后修订湖北党史一卷本时,有必要增加鄂南秋暴的份量。 1927年8月中下旬,中共鄂南特委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八七会议精神,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关于组织鄂南农民秋收暴动的指示和部署,在全国率先举行暴动,建立八七会议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走出了共和国元帅罗荣桓、红十七军副政委叶金波等一批高、中级干部,鄂南农军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参加了井冈山、鄂豫皖、湘鄂赣三大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被称为“模范的鄂南暴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光荣的历史渐渐被人们淡忘,不少权威的党史著作只字不提,或一笔带过。 20世纪80年代,咸宁地、县两级党史部门征集到大量的有关鄂南秋暴的文献、口述资料,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987年,中共咸宁地委党史办公室编辑了《鄂南秋暴六十周年纪念文选(1927—1987)》一书,为鄂南秋暴初步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人提出鄂南在八七会议后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直到2003年 8月,《楚天声屏》报咸宁版刊发了短文《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应在湖北通山县》,后来又在2004年第8期《湖北党史工作》发表,才引起有关专家关注。此后,湖北卫视、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了大力宣传,有关论文多次入选省级相关学术研讨会,受到专家鼓励。2007年7月11日至12日,通山县委、通山县人民政府在九宫山举办纪念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央和省市2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 2007年7月11日,通城县也举办了通城八二〇暴动座谈会。石仲泉在九宫山刚作完学术报告,就风尘仆仆赶往通城参加座谈会,并题词:“通城点燃全国秋暴之炬”。同年10月,石仲泉的学术报告《通山红色政权与湖北革命党史》在《党史天地》发表,将通山、通城两个红色政权并称第一。同月,《瞭望东方周刊》刊发主任记者山旭的文章《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历史传奇》。此后,通山、通城两县加大秋暴研究、宣传力度,取得不少研究成果。通城县召开八二〇暴动座谈会达5次之多。 咸宁市委、市政府对秋暴课题研究高度重视,于2017年成立鄂南秋暴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方胜任组长。6位市领导对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党史专家李城外的研究成果《鄂南系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之研究》一文批示,予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不久,李城外主持《鄂南秋收暴动研究》课题,被省社科联列入2018年“湖北思想库”并顺利结项。 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6年成立鄂南秋暴课题组,2016、2017、2018连续三年获得咸宁市社科课题立项,其中两次为省级重点项目。近两年,课题组把鄂南秋暴研究作为党史研究的重点项目。2018年9月,《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为鄂南秋暴课题研究最新、最权威成果。李城外在《鄂南系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之研究》一文中认为:“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发端于崇阳,成功于通城,定型于通山。”党史研究专家李福珍认为:“鄂南秋暴的率先决策,是革命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屈意志的典型反映;鄂南秋暴计划的制订和完善,推动了两湖联结暴动及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秋暴格局的形成;鄂南秋暴的高效组织和完整实施,创造了全国秋暴的成功典范;鄂南秋暴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三个县级红色政权,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鄂南诞生;鄂南秋暴率先提出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开创了‘上山’和创建红色区域的斗争实践,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战争、创建农村根据地的重要经验财富。”石仲泉在《通山红色政权与湖北革命党史》中表示:“第一,这是当年秋收暴动最早的烽火。第二,是党在八七会议后建立的最早一批全国县级红色政权。第三,鄂南秋暴和通山红色政权的建立,为掀起湖北全省革命风暴,建立起拥有‘3+1’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五个苏区(老革命根据地)奠定了根基。”石仲泉明确地肯定了鄂南秋暴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十分严肃地告诫大家:“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暴动是全国秋收暴动进入高潮的标志。它无论在规模、声势和影响方面都比鄂南暴动大许多。特别是通过那次暴动转移‘上山’后所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成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摇篮,并在理论上作了初步的概括和总结,这是其他地方都无法相比的。对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暴动的这一特殊功绩要充分认识,绝不能以为鄂南秋暴较早,就妄自尊大。过去对鄂南秋暴的历史意义认识不够,现在看来,包括通山在内的鄂南三县暴动,可以说是打响了全国秋收暴动的第一枪,奏起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革命交响乐的第一串音符。”石仲泉的这个学术报告既是对鄂南秋暴历史地位、研究成果的肯定,也是鄂南秋暴研究必须遵守的原则和红线。 今后,鄂南秋暴研究将更加注重有关文献、文物的征集、研究,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鄂南秋暴人物的研究。通过弄清楚鄂南秋暴人物的来龙去脉、与鄂南秋暴的关系、对全国秋收暴动及中国革命的贡献,进一步彰显鄂南秋暴的历史意义,深入挖掘好、科学研究好、充分利用好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服务。 2018年11月26日,咸宁市鄂南秋暴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行《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出版座谈会。咸宁市政协主席曾国平,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党史天地》杂志主编熊廷华、研究一处负责人钟文,省社科院研究员、《江汉论坛》杂志社社长陈金清等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咸宁市档案局、市委党校、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市社科联、市文联、市政协文史委等单位的党史专家近20人参加会议。此前,我国著名党史专家、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特地为祝贺该书出版题词:“湖北省咸宁市委高度重视鄂南秋收暴动暨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意义重大,党史研究室事业心强,埋头苦干,取得初步成效。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一书由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党史专家李城外主编,分文论、文献、文摘三个部分,共33万字。论文选录了包括石仲泉在内的全国十几位党史专家学者的文章。与会者畅所欲言,一致认为该书是咸宁乃至于湖北党史专题的最新成果,是全国各地党史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打造鄂南秋暴这张新名片的重要收获。曾国平指出,鄂南秋收暴动是一次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大事件,考证、整理、还原这段历史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对历史的尊重和铭记,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丰富和完善。各位专家学者要贡献智慧,共同推动鄂南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以红色文化来增强咸宁人民的文化自信,为下一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丰富精神内涵;要把鄂南秋暴打造成红色文化新名片,与湖南、江西两省合力打造湘鄂赣边区的红色文化。熊廷华认为,本书品位高,价值大,影响深。鄂南秋暴人物研究要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要把这些人物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这有利于对鄂南秋暴进行科学定位。陈金清认为,本书的出版,进一步丰富了对中共早期历史的认识,有助于对党的奋斗历史的理解,纠正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全面认识鄂南秋暴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鄂南英烈的后人,我们有还原历史真相的责任和使命。下一步,要深入扎实地开展研究,注重方法,加强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多出成果,为现实服务。钟文表示,鄂南秋暴以前党史没写或写得不充分,现在则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表明,鄂南秋暴比两湖暴动早,群众动员深入,农民成了主力军,形成了土地革命的完整链条。今后修订湖北党史一卷本时,有必要增加鄂南秋暴的份量。1927年8月中下旬,中共鄂南特委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八七会议精神,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关于组织鄂南农民秋收暴动的指示和部署,在全国率先举行暴动,建立八七会议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走出了共和国元帅罗荣桓、红十七军副政委叶金波等一批高、中级干部,鄂南农军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参加了井冈山、鄂豫皖、湘鄂赣三大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被称为“模范的鄂南暴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光荣的历史渐渐被人们淡忘,不少权威的党史著作只字不提,或一笔带过。20世纪80年代,咸宁地、县两级党史部门征集到大量的有关鄂南秋暴的文献、口述资料,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987年,中共咸宁地委党史办公室编辑了《鄂南秋暴六十周年纪念文选(1927—1987)》一书,为鄂南秋暴初步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人提出鄂南在八七会议后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直到2003年 8月,《楚天声屏》报咸宁版刊发了短文《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应在湖北通山县》,后来又在2004年第8期《湖北党史工作》发表,才引起有关专家关注。此后,湖北卫视、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了大力宣传,有关论文多次入选省级相关学术研讨会,受到专家鼓励。2007年7月11日至12日,通山县委、通山县人民政府在九宫山举办纪念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央和省市2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2007年7月11日,通城县也举办了通城八二〇暴动座谈会。石仲泉在九宫山刚作完学术报告,就风尘仆仆赶往通城参加座谈会,并题词:“通城点燃全国秋暴之炬”。同年10月,石仲泉的学术报告《通山红色政权与湖北革命党史》在《党史天地》发表,将通山、通城两个红色政权并称第一。同月,《瞭望东方周刊》刊发主任记者山旭的文章《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历史传奇》。此后,通山、通城两县加大秋暴研究、宣传力度,取得不少研究成果。通城县召开八二〇暴动座谈会达5次之多。咸宁市委、市政府对秋暴课题研究高度重视,于2017年成立鄂南秋暴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方胜任组长。6位市领导对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党史专家李城外的研究成果《鄂南系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之研究》一文批示,予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不久,李城外主持《鄂南秋收暴动研究》课题,被省社科联列入2018年“湖北思想库”并顺利结项。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6年成立鄂南秋暴课题组,2016、2017、2018连续三年获得咸宁市社科课题立项,其中两次为省级重点项目。近两年,课题组把鄂南秋暴研究作为党史研究的重点项目。2018年9月,《鄂南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研究》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为鄂南秋暴课题研究最新、最权威成果。李城外在《鄂南系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地之研究》一文中认为:“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发端于崇阳,成功于通城,定型于通山。”党史研究专家李福珍认为:“鄂南秋暴的率先决策,是革命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屈意志的典型反映;鄂南秋暴计划的制订和完善,推动了两湖联结暴动及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秋暴格局的形成;鄂南秋暴的高效组织和完整实施,创造了全国秋暴的成功典范;鄂南秋暴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三个县级红色政权,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鄂南诞生;鄂南秋暴率先提出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开创了‘上山’和创建红色区域的斗争实践,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战争、创建农村根据地的重要经验财富。”石仲泉在《通山红色政权与湖北革命党史》中表示:“第一,这是当年秋收暴动最早的烽火。第二,是党在八七会议后建立的最早一批全国县级红色政权。第三,鄂南秋暴和通山红色政权的建立,为掀起湖北全省革命风暴,建立起拥有‘3+1’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五个苏区(老革命根据地)奠定了根基。”石仲泉明确地肯定了鄂南秋暴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十分严肃地告诫大家:“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暴动是全国秋收暴动进入高潮的标志。它无论在规模、声势和影响方面都比鄂南暴动大许多。特别是通过那次暴动转移‘上山’后所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成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摇篮,并在理论上作了初步的概括和总结,这是其他地方都无法相比的。对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暴动的这一特殊功绩要充分认识,绝不能以为鄂南秋暴较早,就妄自尊大。过去对鄂南秋暴的历史意义认识不够,现在看来,包括通山在内的鄂南三县暴动,可以说是打响了全国秋收暴动的第一枪,奏起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革命交响乐的第一串音符。”石仲泉的这个学术报告既是对鄂南秋暴历史地位、研究成果的肯定,也是鄂南秋暴研究必须遵守的原则和红线。今后,鄂南秋暴研究将更加注重有关文献、文物的征集、研究,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鄂南秋暴人物的研究。通过弄清楚鄂南秋暴人物的来龙去脉、与鄂南秋暴的关系、对全国秋收暴动及中国革命的贡献,进一步彰显鄂南秋暴的历史意义,深入挖掘好、科学研究好、充分利用好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服务。

文章来源:《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ahwszyjsxyxb.cn/qikandaodu/2020/0529/335.html



上一篇:强“根”铸“魂” 协同前行 ——贵州高校党建
下一篇:纪委书记参加的这个会,为何延长1.5个小时?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 |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版面费 |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